一般认为与胃部疾患(如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饮食习惯(长期食用腌菜、干咸鱼、熏制品等)、食物污染或变质(含亚硝酸盐及二级胺等致癌物质)、遗传及其他环境因素有关。从中医观点分析,胃癌发病因素系饮食失节,忧思过度,脾胃受损,气结痰凝所致。明·张景岳认为病因病机为:“阳虚”与“气结”,说明脾胃虚寒,阳气不化,气结于内,气结则血行阻滞,形成血瘀。
胃受纳并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胃共同完成食物消化吸收,如脾胃损伤,升降失司则恶心、嗳气、胃脘嘈杂。重者心下痞闷,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积而生热。灼伤津液则出现胃脘刺痛。
《景岳全书》中指出:“膈者在胸膈胃口之间,或痰或瘀血或食积阻滞不通,食物入胃不得下达而呕吐,渐至食下即吐而反胃矣。”总之,产生反胃膈塞胃口之间,或痰或瘀血,或食积阻滞不通。食膈塞不通之证有气结、热结、瘀血、食积及脾胃虚寒等说。
很明显,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食入食物健康与否是引发胃癌的一大主要的致病因素。这一次我们来谈谈冰箱的不正确使用对胃癌发生的影响。
在冰箱普及之前,人们经常用腌制或烟熏的办法保存食物,而这样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胃中可转化为致癌的N-亚硝基化合物,从这个方面说,冰箱的普及和正确使用降低了胃癌的发病率。但现如今,随着冰箱的普及,居民吃隔夜菜和回锅菜的几率也相应增加,这样恶性循环,冰箱的不正确应用又成为了一个新的促发胃癌的原因。
冰箱并非保险箱,在冰箱的封闭空间里,很多细菌繁殖的速度甚至更快,放在冰箱里的隔夜菜不仅没有得到保鲜反而被污染,或与其他食物交叉污染。而且很多隔夜菜经过回锅更易产生致癌物质,长期食用,便能致使脾胃受损。
背景:中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40万人、死亡人数达30万人,而且胃癌已呈现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下年轻人的比例由上世纪70年代的1.7%升至当前的3.3%。很显然,中国的胃癌发生逐渐年轻化。在我的患者中,患胃癌的年轻患者就不在少数,询问生活史,大多都有如此这般的不良饮食习惯。
年轻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快,生活中又一年四季都离不了冰箱,长期食用久放冰箱的食物,增加了病菌侵入胃部的几率。当然,也不排除吸烟嗜酒者。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越加繁忙,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细节越是无暇关注,而逐渐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这很值得我们深思。其实胃癌的发生是可以控制,或者说尽量减少的。饮食清淡,少吃腌熏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应做以我们的生活准则,除此之外,生活作息规律亦很重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情,癌症自然无法与你接近。
接下来再谈谈胃癌治疗,胃癌属正虚邪实,正气亏虚为本,邪气聚结为其标,故治疗胃癌要从标本变化特征中掌握治疗原则。癌肿初现,正虚不露者,以驱邪抗癌治标为主,扶正治本为次;癌肿虽见,但正气衰弱,正不抗邪者,扶正培本为主,驱邪抗癌治标为次;驱邪不忘扶正,扶正辅以驱邪。驱邪当行气除湿、化痰消瘀;扶正要注重调补脾肾,气血不足补脾胃,激发气血生化之源,阴阳不足补肝肾,使元气津血渐复。
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医药在肿瘤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特别对胃癌的治疗疗效明显提高。
一.对手术、化疗期间的恢复及减轻毒副作用有着良好的作用。中医治疗肿瘤着重于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以人为本,以瘤为辅;以全身辨证为主,局部辨证为辅;以提高整体体质(免疫)为主,局部抑瘤杀瘤为辅。在病情的不同阶段,不同症候群按辨证施治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切中病情,不主张拘泥不变。
二.对非手术或仅作姑息手术的中晚期患者不但延长了生命周期,改善了生活质量,相当一部分人实现了带瘤长期生存,部分患者的实体瘤消失,从而达到了康复。
三.在手术、化疗后的防范转移复发、消灭亚临床病灶上,中医药有突出的优势,不少常期服用中药者,复发率明显减低,大大提高了五年生存率。
四.对胃癌引起的远道转移,以及各种并发症的治疗,如腹水、梗阻、黄疸等也有相当疗效,从而能达到减轻病痛,改善症状,延长生命之目的。
中医的治病原则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很显然,疾病的预防与已病后的治疗同等重要,当然,谁都不想生病,所以更希望全民都能够有“未病先防”的概念,尤其是正处于壮年的年轻人,从生活得点滴抓起,让生活与健康并行。
好了,这就是我们对“胃癌与冰箱”的所有介绍,期望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也欢迎您查看我院的其他精彩实用的内容。祝您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