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治疗胃癌最好的医院>> 胃癌治疗 >> 正文

胃癌治疗

胃癌的放射治疗

临床实践已经证实,术前放疗一般不增加手术困难及手术并发症。

1.术前治疗的目的:(1)杀死部分癌细胞,使肿瘤体积缩小,便于手术切除,提高切除率,扩大手术适应症;(2)降

低癌细胞活力,从而降低局部种植率和降低因手术挤压造成的血行性播散;(3)杀灭或抑制浆膜面浸出的癌细胞,防止癌

细胞播散并消除手术范围以外的转移淋巴结。

2.术前放疗的要求

(1)定位:应在钡餐透视下定位,定位时的体位与照相的体位相同。

(2)放射源:高能射线,如有手术应首选18—25Mev的高能电子线;其次是4—6MeV直线加速器的x线

(3)照射野的设计:应包括原发灶以外3—5cm上界平剑突水平,分别包括腹腔,胃左,肝总,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

若原发灶在幽门区,照射野应伯左,内例界过中线3cm。若原发灶在胃小弯,胃中央,照射野不应超过10cm,以免过

多损伤两肾。照射野有时偏左或偏有,均应保护一侧肾脏,靠近中线的边界不应超过中线4cm。

(4)照射体位:上腹野采用仰卧位,有胃下垂者,臀部垫高后定位及照射,注意保持定位时的胃容积,如加用后背野则采

用俯卧位。

(5)剂量:从小剂量开始,总量DT3500一4000cGy/4周。未分化癌DT3000一%QkGy/3周。

(6)手术间隔;原则上放疗后2周手术。不宜过早,但最迟不超过3周。

(二)胃癌的术中放疗

1.手术放疗的目的 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一直无明显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手术不能清除大除分患者腹腔内的亚

临床转移灶,而体外较大剂量照射又会造成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损伤。为弥补手术和放疗的局限性并提高疗效,在有条件的

医院对能进行手术切除,但手术区有残余肿瘤或可疑残留病例,在术中充分准确地暴露和保护腹内重要脏器情况下,可一次

大剂量地对手术区残余灶的转移淋巴结给予照射,但如发现有照射野以外的转移则不做手术中照射。术中照射可提高5年生

存率10%一20%。

2.术中照射的要求

(1)定位:根据术中所见。

(2)放射源:9—12Mev电子线。

(3)照射野设计:当手术切除病仕及周围淋巴结,在胃肠吻合术之前,把肠和其他重要脏器置于照射野之外,采用特制的

五边形限光筒,消毒后插入腹腔,机头向头佃倾斜15°,照射野包括胃原发灶本身的位置以及胃左,腹腔动脉,肝门,脾门

淋巴结。

(4)体位:病人采取仰卧位。

(5)剂量:一次照射3000cGy。

(6)特殊要求:术中放疗患者,手术可以在放疗室内进行,或在手术室行病灶及周围淋巴结切除后,将病人移到相邻的放

疗室内进行照射,注意无茵操作,照射后再将病人抬回手术室继续手术。为保护工作人员免受射线照射,进行照射时,工作

人员应暂时离开放射室,对患者采用遥控监护。

(三)胃癌的术后放疗

1.手术后放疗的目的胃癌姑息切除后有限局性病灶或转移淋巴结残存,皆可在作标记后采用术后放疗。术后放疗并可杀

灭手术野及切口中的亚临床灶。

2.术后照射要求

(1)定位:以手术中标记为准,参考手术记录设计照射野

(2)放射源:高能射线。

(3)照射野:一般用前后平行相对两野,如病灶局限,可用较小野,如病灶范围较大,可用较大照射野,照射后缩野补充

(4)体位;根据照射野设计要求,采用仰俯卧位。

(E)剂量:总剂DT5000一6000cGy/6周。做术前照射者上述剂量的2/3。

(5)术后放疗时间:力争尽早开始,根据伤口愈合情况和患者全身一般情况而定,通常在术后3周左右开始放疗为宜。

(四)胃癌放疗的并发症 常见的放疗反应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一般在放疗后3天左右开始出现,逐渐

加重,但不影响放疗进行。

在放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有无上腹痛加重,发烧,脉快,柏油样便等,要高度警惕穿孔的可能性。照射剂量不宜太大,以

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术中放疗的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急性胰腺炎反应,一般对症处理可自行恢复。为预防此类反应,如胰腺未受癌组织

侵犯,可在手术中照射时用铅块保护胰腺。

放射性小肠炎也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空肠起始段,多在术后半年左右出现不同程度的肠梗阻,并进行性加重。

遇此情况应及早明确诊断,并进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为预防放射性小肠炎,手术时应将待吻合胃肠端用纱垫保护并与

照射野隔开。如须照射胰腺。也应用铅块遮挡胰腺厂缘以保护空肠。 各种典型放疗方案的定义及内容

(一)胃癌的术前放疗 有手术指征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如全身一般情况尚可,为提高疗效,在有条件的医院行术前放疗。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相信能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如还想了解更多的有关健康的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本站的内容,大家发现身体有不适症状及时到正规大医院进行确诊,定期到医院体检,祝您身体健康!